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社科院大学数学史学实验室 - 中心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史学研究中心(实验室)于2022年成立,旨在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大学教师以及在校学生群体提供一个学习、探索、发展数字史学研究理论、方法、技术,以及交流成果的平台。2025年中心成为全国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首批理事单位、社科院大学重点研究机构,承担全校“人工智能与数字史学”系列讲坛的组织活动。
数字史学研究中心(实验室)主任向静(中国史),副主任翟剑锋(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图谱)、金德宁(世界史)、何天白(中国史),研究员朱彦臻(考古学)、陈嘉琪(世界史)。目前中心成员承担国社科、教育部、校级文科实验室及拔尖项目、新文科沙龙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以机构名义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古代文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西藏研究》、《明史研究论丛》等刊物发表了多篇数字史学相关论文。2024-2025学年,中心教师团队开设了历史学院研究生课程《数字史学导论》、本科生专业课程《数字人文与历史研究》以及全校通识选修课程《数字人文导论》。2024学年,中心指导6名研究生与本科生在数字人文方向完成研究生大创项目1项、本科生新苗计划2项;2025学年,中心承担本科生学术团体项目1项、指导新苗计划1项。目前,数字史学中心(实验室)拥有25名本、硕、博学生研究员,定期开展写作交流、读书会等活动,并在微信公众号“中国社科院大学数字史学实验室”上分享中心教师、学生的学术活动、课程教学案例以及国内外数字史学领域的前沿动态。
自成立以来,中心成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2022年至今,成功举办了十多场数字人文、数字史学主题的线上线下讲座、工作坊培训活动,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哈佛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等机构从事数字人文与数字史学的专家学者来校报告交流。2023-2024年间,中心成员分别受邀参加美国亚洲协会年会(AAS,2024,西雅图)、“AI与数字人文:香港数字人文协会2025国际会议”(HKADH,2025,香港大学)、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第七论坛“古典智慧与数智时代”等国际会议,以及浙江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举办的国内数字人文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华女子学院等校举办数字史学讲座,担任第四届清华大学国际数字人文论坛分论坛“GenAI与人文学者的自我发展”召集人、柏林Charting the European D-SEA: Digital Scholarship in East Asian Studies东亚数字人文会议工作坊主持人、《明史研究论丛》“数字人文专栏”主持人、第四届东亚古籍数字人文国际论坛“古代历史与地理”领域召集人,并担任北京大学“数智人文:高校青年学者集训营”主讲教师、江苏省教育厅“数字人文视野下的新史学”研究生暑期学校主讲教师、中国社科院“社计未来:社会科学家的第一节人工智能课”夏令营主讲教师,发表《明清方志的使用及其数据化》、《明代研究中的数据库建设:方法与案例》、《LoGaRT、GPTs与NVIZ工具集:地方志数据库的建设》、《数字时代的历史人物研究》等内容的讲座。
中心参与协办的重要学术会议包括:2023年4月协办中国历史研究院《(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数据库建设专题调研会,2024年11月与字节跳动火山引擎公司、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中心合作举办了“Vtalks分享:AI 时代的人文社科研究”,2025年协办第四届东亚古籍数字人文国际论坛(2025.7.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