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系

戴东阳
发布时间:2024-02-22        文章来源:        浏览:

戴东阳,浙江舟山人,200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近代史研究所。现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近代中外关系史、近代中日关系史。

学术简历

1996年9月-2000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1998年10月-1999年9月,日本国新澙大学留学

2000年7月-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

2001年12月-2003年5月,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

2009年4月—2010年3月,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术院访问学者

获奖情况

2015年获第七届“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专著类二等奖(专著《晚清驻日使团与甲午战前的中日关系(1876—1894)》)

201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八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优秀奖(论文《甲申事变前后黎庶昌的琉球策略》)

201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09年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徐承祖与中日〈天津条约〉》)

2009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08年青年优秀论文奖(论文《中国驻日使团与金玉均——兼论金玉均被刺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关系》)

200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07年青年优秀论文奖(论文《中日甲午战争开战前夕清政府的对日政策》)

2007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06年青年优秀论文奖(论文《甲申事变前后黎庶昌的琉球策略——兼论所谓黎庶昌的“放弃琉球”论》)

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七届(2005)青年优秀论文奖(论文《徐承祖与中日〈天津条约〉》)

2005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六届(2004)青年优秀论文奖(论文《〈日本国志·邻交志·泰西篇〉与〈日本外交始末〉》)

著作

1.《晚清驻日使团与甲午战前的中日关系(1876—1894)》(独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476千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2.『청일전쟁기한·중·일삼국의상호전략』(The Political Strategies By Korea, China and Japan During the Sino-Japanese War)(合著),本人承担中文70千字,韩文92千字,首尔:东北亚历史财团2009年。

3.《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步平、北冈伸一主编),中方执笔者,分担近代史卷第二章,中文8千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日文版『「日中歴史共同研究」報告書』(北岡伸一、歩平編),東京:勉誠出版社2014年。

4.『対立と共存の歴史認識――日中関係150年』(劉傑、川島真編),中方执笔者,承担日文25千字,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2013年;中文版《对立与共存的历史认识:日中关系150年》,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

论文

1.《重评东南互保中的汤寿潜》,6千字,《汤寿潜研究》,团结出版社1995年;又载《团结报》1994年9月24日。

2.《试论辛亥时期江浙妇女的政治生活》,11千字《杭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3.《惊醒女子魂,鉴彼媸与妍——试论启蒙女学者单士厘》,7千字,《史学月刊》1996年第3期;收入《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集粹》,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

4.《现代化研究的奠基之作——布莱尔等〈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导读》,7千字,《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康有为〈突厥游记〉稿刊本的差异及其成因》,10千字,《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2期。

6.《戊戌时期康有为的土耳其观与其联英策》,6千字,《史学月刊》2000年第4期。

7.《关于晚清驻外使臣出身的地域分布问题》,14千字,《中日关系多维透视——古厩忠夫教授还历纪念论文集》,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年。

8.《中国中心观的由来及其发展——柯文教授访谈录》(合著),20千字,《史林》2002年第4期。

9.《近60年来美国的近代中日关系研究》,26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10.《日本修改条约交涉与何如璋的条约认识》,30千字,《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5年第4期论点摘编)。

11.《晚清驻外使臣与政治派系》,17千字,《史林》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

12.《〈日本国志·邻交志·泰西篇〉与〈日本外交始末〉》,23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黄遵宪研究新论——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13.《近代日本职业外交官与日本的海外扩张——以堀口九万一为例》,15千字,《史林》2005年第6期。

14.《徐承祖与中日〈天津条约〉》,22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论文(2005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15.《甲申事变前后黎庶昌的琉球策略》,30千字,《历史研究》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

16.《试论黄遵宪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及其修约实践》,16千字,王晓秋主编:《黄遵宪与近代中日文化交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17.《黎庶昌与壬午派兵》,18千字,《遵义沙滩文化论集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18.《中日甲午战争开战前夕清政府的对日政策》,16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19.《中国驻日使团与金玉均——兼论金玉均被刺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关系》,30千字,《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4期;收入张海鹏等主编:《甲午战争的百年回顾——甲午战争120周年学术论文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20.《何如璋与早期中日琉球交涉》,25千字,《清史研究》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1.《中日甲午战争开战前夕清政府的对日政策》,50千字,《近代中国:政治与外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22.《萱野长知,一声大喊救黄兴》,5千字,《环球人物》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特刊。

23.《辛亥革命爆发后伊集院彦吉对中国时局的观察及其主张》,30千字,王晓秋主编:《辛亥革命与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24.《宫岛诚一郎与中国首届驻日使团交往关系的确立——兼论宫岛对朝鲜问题的参与》,15千字,《近代中国:思想与外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25.《近代中日同盟思想的表与里――以宫岛诚一郎为例》,25千字,《史学月刊》2013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

26.《中塚明教授的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11千字,《史学理论研究》2014年第4期。

27.《日本是怎样挑起甲午战争的》,3千字,《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6月4日。

28.《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驻华使领馆撤使与情报人员的布留》,32千字,《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5年第5期全文转载)。

29.《试论晚清驻外使臣的出使国别与职责》,16千字,《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第5期,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

30.《“重庆”号事件考实》,16千字,《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

31.《日本藏黄遵宪史料拾遗》,7千字,《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第6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文章书评专访等

1.《〈浙江潮〉与辛亥革命》,《浙江日报》1991年10月8日。

2.《中国早期妇女解放的号手——陈撷芬》,2,5千字,《团结报》1995年4月5日。

3.《近代女豪张默君》,2,5千字,《团结报》1996年8月21日。

4.《汪婉:中日关系现状及未来走向》,1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5月23日。

5.《从西方著述看“鸦片战争与定海”》,2,5千字,《定海山》2006年第2期。

6.《琉球失国》,学术支持,10千字,《北京日报》2012年8月14日第17、20版。

7.《[专访]戴东阳:金玉均被刺与甲午战争》,3,5千字,近代中国研究网2014年9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年9月16日全文转载。

8.「京都見学」(日文)1,5千字,『JISTEC REPORT』Vol.75, 2010年4月。

译著

1.《日本的国境问题:钓鱼岛、独岛、北方四岛》,日文独译,125千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4年。

2.《识破历史的谎言——中日近代史上的35处争议点》(日文合译),本人翻译50千字,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员会秘书处编印2007年。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daidongyang@yahoo.comdaidy@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