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博士生导师 -- 考古系 -- 正文
刘瑞
发布时间:2024-02-22        文章来源:        浏览: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队长、华南二队队长。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军人才”。

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考古学会建筑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第16届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都学会、中国百越史研究会常务理事,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1999年开始,先后参加甘肃武威白塔寺(1999)、河北邯郸临漳曹魏邺城(2001)、河南洛阳汉魏故城阊阖门(2002)、广东广州南越王宫等遗址(2000、2002-2007)考古。2011年至今参与或主持阿房宫、栎阳城、上林苑、废丘、昆明池、中渭桥、郑国渠汉白渠、漕渠等都城、苑囿、交通与水利考古。2013年中渭桥遗址、2017年栎阳城遗址考古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渭桥遗址、东马坊遗址,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事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研究,发表简报、论文16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人才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1项。

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长安城骨签考古研究(11AKG002)”,结项等级为“无(免于鉴定)”。独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秦封泥分期与职官地理重构研究(14BZS017)”。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14ZDB028)”。

2018年开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秦汉三辅地区建筑复原与研究(18ZDA181)”,2022年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项目“秦与西汉都城研究(22VRC077)”,正在开展之中。2020年参加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汉长安城未央宫出土骨签的整理、缀合与再研究(20VJXT001)”,正在开展之中。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国家古籍出版基金等出版经费的支持下,出版《西汉诸侯王陵墓制度研究》(合著,2010年)、《南海百咏、南海杂咏、南海百咏续编》(2010年),《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与南郊礼制建筑》(2011年)、《秦汉帝国南缘的面相:以考古视角的审视》(全2册,2019年)、《秦封泥集存》(全2册,2020年)、《秦封泥集释》(全2册,2021年)、《苏秉琦往来书信集》(全3册,2021年)。

主编考古报告《秦汉上林苑2004-2012年考古报告》(全2册,2018年)、《秦汉栎阳城:2012-2018年考古报告(第一卷)》(全2册,2022年)、共同主编《秦汉栎阳城:1980-1981年考古报告》(全3册,2022年)、《南越木简》(2022年),副主编《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90册,2018-2020年)。主编资料集《阿房宫考古发现与研究》(2014年)、《栎阳考古发现与研究》(2020年)、图录《栎阳陶文》(2020年)、《栎阳瓦当》(2020年)。

《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九十册)》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8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入选“202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2021年5月16日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谢伏瞻院长将其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三大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的8部“重要成果”之一,2021年获评考古研究所科研一等奖、2022年10月入选2022年第十届“中国出版集团出版奖”、2023年2月获“第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23年10月获“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

《苏秉琦往来书信集》(全3册)入选“2021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秦汉栎阳城1980-1981年考古报告》入选“2022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南海百咏、续南海百咏、南海百咏续编》获第26届“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秦封泥集释》(全2册)获得“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2021年)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