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承担课题
2015年至2019年: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课题“玛雅文明中心科潘遗址考古及中美洲文明研究“。
2012年至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综合研究”首席专家。
2010年至2012年: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及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子课题“河南灵宝西坡遗址聚落形态研究”负责人;子课题“陶器研究”负责人。
2006年至2008年: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子课题“河南灵宝西坡遗址聚落形态研究”负责人。
2005年: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一)”子课题“西坡遗址聚落考古”负责人。
2005年至2008年:主持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课题“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评述”子课题“西北科学考查团的考古学成果”负责人。
2004年至2006年,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考古学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
1997年至1998年: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考古学》多卷本第三卷“长江中下游”部分的编写。
1996年至1997年:参加并完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兴隆洼遗址发掘报告》“石器”部分的编写。
获奖经历
2010年主持编写的《灵宝西坡墓地》获得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6年主持发掘的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掘获得“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2005年主持发掘的西坡遗址发掘获得国家文物局田野发掘三等奖。
1997年参加的香港东湾仔发掘被评为当年考古十大发现。
1997年参加的广西顶蛳山发掘被评为当年考古十大发现。
1995年参加的安徽尉迟寺发掘被评为当年考古十大发现。
1995年参加的安徽尉迟寺发掘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奖。
1993年参加的内蒙兴隆洼发掘被评为当年考古十大发现。
1993年参加的内蒙兴隆洼发掘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二等奖。
出版物
专著:
2017:《仪式圣地的兴衰:辽西史前社会的独特文明化进程》,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EL EXTENSO Y CAUDALOSO RIO DE LA CIVILIZACION》(文明的长河:中拉文明互鉴),中国画报出版社,合作外文出版,第二作者
2010:《灵宝西坡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主编,合著)
2009:《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专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合著)
2008: Development of Social Complexity in the Liaoxi Area, Northeast China. BAR International Series 1821, Archaeopress, Oxford, England.
论文:
2019:《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彩陶与中国史前彩陶的相似性》,《中原文物》2019年第5期
2019:《揭露文化之貌 探寻文明之源 ——新中国史前考古学七十年》,《中国文物报》2019年9月6日
2019:《洪都拉斯科潘玛雅遗址8N-11贵族院落发掘取得新收获》,《中国文物报》2019年3月25日
2018:《洪都拉斯玛雅文明科潘遗址8N-11号贵族居址墨西哥纪年和交叉火炬雕刻》, 《考古》2018年第10期
2018:《温故知新:<良渚玉器>读后》,《中国文物报》2018年11月20日
2018:《在广阔背景下理解中华文明特质》《人民日报》2018年7月11日
2018:《太阳金字塔下的玛雅王族》,《光明日报》2018年6月4日
2018:《玛雅文明的大地之龟》,《光明日报》2018年5月12日
2018:《谜一样的考古学家》,《光明日报》,2018年3月28日
2018:《循环往复:玛雅历法的时间观》,《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29日
2018:《玛雅遗址考古记》,《人民日报》2018年1月19日
2018:《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
2017:《玛雅文明中的月神玉兔》,《光明日报》2017年12月1日
2017:《洪都拉斯科潘遗址8N-11号贵族居址北侧晚期建筑》,《考古》2017年第10期,主笔
2017:《玛雅文明科潘遗址考古研究简述》,《考古学集刊》20辑
2017:《失落在丛林中的玛雅文明古城》,《中国科学探险》第1期
2017:《与废墟为伴的诗酒人生》,《人民日报》2017年3月20日
2017:《走进玛雅:科潘的发现和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3月17日版
2016:《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崧泽文化的关系》,《崧泽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
2016:《特奥蒂瓦坎羽蛇神金字塔地下隧道的新发现》,《光明日报》2016年4月16日
2016:《阿斯兰遗址和近东地区早期国家起源的新思考》,《光明日报》2016年9月15日
2016:《触摸玛雅文明之科潘》,《大众考古》2016年9期
2016:《考古学揭示“最初中国”的梦想》,《光明日报》2016年5月13日
2016:《最初的中国:考古学证据和推想》,《读书》2016年7期
2016:《“最初的中国”之考古学认定》,《考古》2016年3期
2015:《史前陶器研究的新思考》,《南方文物》2015第四期
2015:《问学之路,赵辉先生访谈》,《南方文物》2015第三期
2015:《中国史前社会上层远距离交流网》,《文物》2015年第4期
2015:《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庙底沟时期的两座大型房址发掘报告》,《考古》2015年第5期
2015: 《高广仁》213-219页;《任式楠》437-443页;《邵望平》477-484页。《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考古分卷第二分册,科学出版社
2014:《禹贡和最初的中国梦》,《禹会村遗址研究》,科学出版社2014年8月
2014:《西坡墓地再讨论》,《中原文物》,合著,2014年4期
2014:《古史新证:古代斯巴达地区的新发现》,《光明日报》2014年4月23日
2014:《中国相互作用圈和最初的中国》,《光明日报》2014年2月12月19日
2014:《古埃及文明的建设者》,《光明日报》2014年1月22日
2013:《消失的伊甸园》,《光明日报》2013年11月21日
2013:《西坡葬礼:还原5000多年前的聚落习俗》,《中国文化报》2013年11月14日
2013:《红山文化的位置》, 《红山文化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
2013: 《良渚古城遗址陶器的分析研究》,合著,《中国科学》2013年第4期
2013:《灵宝西坡:庙底沟文化时代的剖面》,《大众考古》2013年第6期
2013:《辽西地区史前细石器工业》,《昂昂溪考古文集》,科学出版社2013
2013:《红山文化玉器与原始宇宙观——史前艺术与宗教权力关系的个案分析》,《中国美术研究》第5辑1-8页。
2013:《中国相互作用圈视角下的红山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24期
2013:《重建中国的史前基础》,《早期中国研究》第1辑,文物出版社,1-18页。
2013:《彩陶中国的重新思考》,《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2012:《西坡大墓》,《DEEP中国科学探险》2012年第10期
2012:《中原之中 光荣绽放的庙底沟之“华”》,《中国文化遗产》第2期
2012:《文明的中国标签 都邑的规划及礼乐制度兴起》,《中国文化遗产》第4期。
2012:《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构建的心路历程》,《考古学研究》(九),文物出版社
2011:《青青子衿----邵望平先生访谈录》,《南方文物》2011年第3期
2011:《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考古学研究》,《华夏考古》2011年第1期
2011:《中原地区史前陶器制作工艺的演变与社会复杂化进程初探》,《科技考古》第三辑,科学出版社,2011年,155-164页,合著,第一作者。
2011:《中华文明形成时期多个遗址陶器的中子活化分析与研究》,《科技考古》第三辑,科学出版社,2011年,177-202页,合著。
2011:《河南灵宝西坡遗址陶器的科技研究》,《科技考古》第三辑,科学出版社,2011年,203-212页,合著。
2011:《陶寺遗址龙山时代黑色陶衣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1年7期,906-912页,合著。
2010:《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撰写了部分章节,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451-495页,673-694页。
2010: 《中国考古学》第三卷“长江下游地区的史前文化”部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中原地区几处仰韶文化时期考古遗址的人类食物状况分析》,《人类学学报》2010年第2期
2010:《灵宝西坡遗址的发现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2月2日
2009:“我国史前有槽箭杆整直器”,《考古》6,62-71。
2008:“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兴隆洼文化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研究”,《考古》6,58-68页。
2008:《河南灵宝市西坡遗址墓地2005年发掘简报》,《考古》2008年第1期
2007:《再论史前弃屋居室葬》,《考古》2007年第5期,50-56页。
2007:《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中的袁复礼》,《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6卷增刊,56-65页。
2007:《西北科学考察团故事》,《中国文化遗产》2007年第4期
2007:《河南灵宝市西坡遗址2006年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期大型墓葬》,《考古》2007年第2期
2007:《河南灵宝西坡遗址仰韶墓地发掘获重大发现》,《中国文物报》,2007年1月
2006: 《红山文化玉器与原始宇宙观》,《红山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06年
2006:“灵宝西坡仰韶文化墓地出土玉器初步研究”《中原文物》2,71-75页。
2005:“内蒙古敖汉旗蚌河、老虎山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 《考古》3,7-20页。.
2005:“河南灵宝市西坡遗址发现一座仰韶文化中期特大房址”《考古》3,3-6页。.
2004:“我国史前玉器反映的宇宙观——兼论中国东部史前复杂社会的上层交流网” 《东南文化》3, 66-72页。
1999:“河南灵宝市北阳平遗址调查”《考古》12,1-15页。.
1999:“良渚文化的分期研究”《考古学集刊》第12辑,223-245页。
1999:“我国史前房屋的废弃习俗”《考古求知集》,131-137页。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广西邕宁县顶蛳山遗址的发掘”《考古》11,11-33页。.
1998:“Context方法浅谈” 《东南文化》4,45-47页。
1997:“1996年广西新石器时代考古调查简报” 《考古》10,15-35页。
1995:“探讨姜寨一期聚落的重新分组” 《考古》9,831-834页。
英文:
2013:The later Neolithic Period in the Central Yellow River Valley area, 4000-3000 BC,A Companion to Chinese Archaeology Wiley-Blackwell Press, 2013, pp.213-235
2004: “Ritual and Residential – surveys in the Bang River and Laohushan River valleys, Aohan Banner, Chifeng City, Inner Mongolia, China.” Bulletin of the 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 24, pp. 103-112.
田野工作经历
2015年至今:主持洪都拉斯科潘遗址的发掘和研究
2014--2016年:主持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发掘和调查
2013年:主持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第8次发掘
2011年:主持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第7次发掘
2007年:主持河南灵宝铸鼎原地区考古调查
2006年:主持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第6次发掘
2005年:主持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第5次发掘
2004年:主持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第4次发掘和系统钻探
2001年:主持内蒙古敖汉旗蚌河和老虎山河流域田野调查
1997年-1999年:参加广西邕宁顶蛳山遗址发掘
1998年:参加广西邕宁顶蛳山遗址发掘
1997年:参加香港东湾仔遗址发掘
1995年:参加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发掘
1993年:参加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
1993年:参加山东日照尧王城遗址发掘
代表作:
《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彩陶与中国史前彩陶的相似性》
《“最初的中国”之考古学认定》
《中国史前社会上层远距离交流网的形成》
《中国相互作用圈和“最初的中国”》
《禹贡》和最初的“中国梦”
《都邑礼乐金玉》
《“彩陶中国”的重新思考》
《中原之中--光荣绽放的庙底沟之“华”》
《西坡葬礼:还原5000多年前的聚落习俗》
《文明的中国标签--都邑的规划及礼乐制度兴起》
《Context方法浅谈》
《中国史前玉器反映的宇宙观——兼论中国东部史前复杂社会的上层交流网》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兴隆洼文化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研究》
《我国史前有槽箭杆整直器》
《再论史前时期的弃屋居室葬》
《灵宝西坡仰韶文化墓地出土玉器初步研究》
《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考古学研究》
《古史新证:古代斯巴达地区的新发现》
《河南灵宝市西坡遗址庙底沟类型两座大型房址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