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1982-1985年被分配到北京文物出版社担任图书编辑;1985-1989年参军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担任陈列编辑;1989年复员自费赴美国留学。1989-1997年在美国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师从D. M. Pearsall教授学习植物考古学,1992年获得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1997-1998年考入美国史密森尼研究院热带研究所(Smithsonian Tropical Research Institute)做博士后,师从D. R. Piperno博士学习环境考古学。1999年3月回国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现任考古所科技考古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9年回国后,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中国植物考古学研究体系,系统介绍和宣传植物考古学理论和方法,大力推广和普及浮选法在中国考古学中的应用。曾先后前往近百处考古发掘现场开展植物考古研究,浮选土样数千份,获得的各种古代植物种子以数百万粒计。曾获得并主持过多项科研课题,其中包括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等;还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并担任其中的环境课题的主持人之一。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各种学术论文70余篇。
研究专长:
植物考古学、环境考古学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兴趣是“农业起源”。对中国南方稻作农业和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开展过系统的研究,同时对岭南热带地区的原始农业进行过探讨,并据此建立了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三条线并行发展的新模式。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美国《科学》杂志曾对其有关栽培稻起源问题的研究成果做过专访和报道(“The Slow Birth of Agriculture”, SCIENCE Vol 282:1446-1450)。研究方向还包括与中国文明起源相关的古代农业研究,针对华夏文明形成过程与古代农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为文明起源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目前开始致力于探索早期东西文化交流中的农业因素,例如小麦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