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校友交流 -- 正文
博物馆日 | 历史学院“5.18 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之优秀校友访谈(二)
发布时间:2021-05-27        文章来源:        浏览:

202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国际博协邀请全球博物馆在共同创造价值、新型业务模式及具有革新性的解决方案方面进行构想,分享新的实践经验,以应对将来社会、经济及环境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后疫情时代,我国博物馆依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密切的关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值此之际,历史学院安排了“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之优秀校友访谈”,希望可以帮助在校学生更好地展望未来。

此次优秀校友访谈活动我们邀请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王方。

王方/Profile/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考古专业2008级博士研究生,现工作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给学弟学妹们的学习建议

★历史学院校友会记者 张梦宇、路鹤鸣:

王方学姐您好,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您来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之优秀校友访谈”活动。您能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给学弟学妹们提一些学习的建议呢?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王方:

首先,硕士阶段和本科阶段的学习方式有很大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由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变成了主动的、发问式的学习,所以同学们要尽快转换学习思维模式,以适应研究生段的学习。其次,在硕士期间一定要注重积累,多读书,尤其是导师推荐的书目,它们一定是经过导师精挑细选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尽快抓住要点,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主要内容,了解学术热点和学术前沿,以便我们日后的学位论文的选题。当然,单纯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和思考是彼此促进的过程,我们以前常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学们也要平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学”就是阅读和积累,“思”则是思考和总结归纳,具体到研究生的学习,就是在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有问题意识,将思考的结果转化为写作。论文的写作过程,不仅仅是对自己积累的材料的考验,更多的可以训练思维方法,考验自己驾驭材料的能力。通过小论文的写作,最终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做足准备。

★历史学院校友会记者 张梦宇、路鹤鸣:

您对研究生期间参与学生工作和学生活动是如何看待的呢?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王方:

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学生工作和学生活动是鼓励参加的。学生工作有利于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能力的提升都需要历练。我们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从各个方面为走向社会做准备,除了专业知识,团队协作、统筹协调等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是未来工作所必须的,所以说,同学们应该有意识的利用这个阶段强化自己专业学习之外的能力,当然,这些本身也是学习。社会实践方面,以文博专业为例,考古发掘、考古资料整理、参观展览等都是非常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实践中养成做笔记和写札记的习惯,这种习惯也是一种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日积月累,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历史学院校友会记者 张梦宇、路鹤鸣:

您在社科大读书时,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王方:

最深刻的是在考古所资料室查找资料和写论文的日子,住在地下室,虽然很艰苦,但记忆最深刻,道理很简单,只有全心付出的事物才会在脑海里留下痕迹,相信你们的这段经历也会在未来留下深刻的记忆。在考古所经常可以遇到很多让人敬重的前辈和老先生,所里有着很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他们心无杂念、一心向学治学精神时刻激励着我,那种坐得住冷板凳、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品格是我学习和研究的动力。

★历史学院校友会记者 张梦宇、路鹤鸣:

您对社科大文博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待?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王方:

近年来,我注意到社科大的文博专业聘请了很多校外的专家学者,和多家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形成了一种十分开放的办学模式。这种良好的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也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就业渠道。希望未来社科大可以进一步加强和全国各地更多的文博单位的合作,深入发掘更多的教学资源,也为同学们开拓更多的社会实践的渠道,加强同学们和研究院所、博物馆等文博机构的交流学习。关于工作

★历史学院校友会记者 张梦宇、路鹤鸣:

您现在的工作和研究方向是怎么样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王方:

我在国家博物馆工作已经十年了,这十年间一直在从事和科研管理相关的工作,同时也一直继续自己在博士期间选定的研究方向——服饰考古。国家博物馆自沈从文先生起,先后有孙机先生、李之檀先生等一大批古代服饰研究的大家,有着深厚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传统,可以说,我正在前辈们开辟的道路上一点点探索。

★历史学院校友会记者 张梦宇、路鹤鸣:

是什么契机让您进入了国家博物馆工作?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王方:

刚才已经提到,国家博物馆有着深厚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传统,我的研究方向决定了我的职业选择。博士毕业时正值国家博物馆扩建后的重新开放,这一契机也为我在古代服饰研究这条路上打开一扇窗。

★历史学院校友会记者 张梦宇、路鹤鸣:

请问学姐,结合您的经验您觉得在校期间学弟学妹们可以为找工作做哪些准备呢?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王方:

首先,对未来的工作要有一个初步的职业规划,尽可能将学位论文的选题和未来的择业结合起来,有的放矢。其次,要充分利用社科大丰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在实践中为未来的工作积累经验、锻炼能力。最后,要多听听导师和学长们的好的建议。

★历史学院校友会记者 张梦宇、路鹤鸣:

请您对学弟学妹们找工作分享一些经验。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王方:

找工作要结合自己的意愿,目标当明确,是想留京还是回到家乡工作,在入学之初应该有个大致的规划。作为文博专业,可选择的单位其实比较有限,这就决定了参加招聘会可能并不会是特别主要的渠道,一般来说,可以直接关注、收藏文博单位的网站,及时了解招聘信息,有目标的投简历。找工作还要量力而行,现在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北京而言,人才政策有所收紧,相关单位进京的指标逐年减少,因此建议同学们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发展方向。近年来,考古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地方政府都很重视文博事业,很多地方文博单位也都发展得很不错,因此同学们要抓好时机,及时就业,在这片广袤的土地必将大有所为。

★历史学院校友会记者 张梦宇、路鹤鸣:

您当前在工作和研究中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王方:我的困难和挑战比较普遍,也是很多人都需要面对的,那就是在工作、研究和家庭中的平衡和取舍。随着从业经历的丰富,时间就变得尤其紧迫,那么,如何有效的利用和统筹时间就显得非常必要,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向好发展,给博物馆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强度比以往要大很多,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提高效率,建立时间统筹意识。

另外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即使在很忙碌的工作环境也要永葆初心,不要懈怠学习,给自己设立一个榜样和标杆,时刻鞭策自己。


在采访的最后,请您结合您的经历,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最想说的话?

我想说两点:第一,人生很短,当你们再过十年回望这段日子,会发现这三年是多么美好的时光,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当下;第二,文博行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你们幸运的赶上了这趟快车,所以一定要不负韶华、勇往直前,时间会证明一切,时代和事业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努力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