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6日15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冷门绝学讲坛”第20讲在良乡校区研教楼102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卫荣老师担任主讲嘉宾,以“冷门绝学与世界中国学——以民族语文学视野中的蒙古学、藏学、古回鹘研究、西夏学和满学为中心”为主题展开精彩学术报告。

沈卫荣教授首先以对“历史学学科性”的讨论引入,指出学者对学科性认识的不足是当今历史学界成果良莠不齐的原因之一。在讲座的主体部分,沈卫荣教授从西方学术史出发,梳理了“汉学”与傅斯年所提出的“虏学”、“古典语文学”与“民族语文学”、“古典学”与“区域研究”等几组对应概念各自的内涵与两两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学”概念的本质,西方学界从“古典学”逐步转向“区域研究”的历程,以及欧洲“东方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等问题。最后,沈教授将国内学界近期热议的“冷门绝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置于国际学术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并提出了自身的理解。
沈教授认为,在欧洲东方学传统中,中国学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早期的东方学完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中国古典学”研究。当下“世界中国学”的学术建构,应将作为“古典语文学”的“中国学(汉学)”和作为“民族语文学”的“中国研究”有机、完美地整合在一起。沈教授以藏学与蒙古学的紧密关联性,说明“中国学”之分支学科间不可分割的学术属性。新时期“中国学”的研究,应重新将这些学科联结、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共同构建中华民族的“民族语文学”或者“民族古典学”,如此才能有效拯救“冷门绝学”,使“中国古典学”繁荣昌盛。

整场讲座以深厚的语文学功底与宏阔的学术视野,为“冷门绝学”的当代价值提供了深刻启示。讲座最后,历史学院刘强副院长代表学院向沈卫荣教授致以诚挚谢意,对其精彩的学术分享表示衷心感谢。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踊跃提问,内容涉及满学研究方法、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学术价值等问题,沈卫荣教授进行了细致解答,通过丰富的实例分析和深入浅出的学术阐释,使大家对相关学科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