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中国史 - 正文

张海荣

时间:2025-03-25点击数:

 

张海荣,女,历史学博士。

人物经历:

20019月—20057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本科,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20059月—20137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201310月—2023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其间:201710月—201712月,澳门大学历史学系短期博士后。)

20239月至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长聘副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晚清史。

学术专著

《思变与应变:甲午战后清政府的实政改革(1895189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获奖成果1.

《思变与应变:甲午战后清政府的实政改革(18951899)》,荣获2020年度社科文献出版社“优秀原创学术图书奖”。

论文

  1. 《〈公车上书题名〉考证补》,《安徽史学》2023年第1期。

  2. 《晚清史研究的反思与重构——评朱浒〈洋务与赈务:盛宣怀的晚清四十年〉》,《清史研究》2022年第5期。

  3. 《“独起承当忠孝事”:晚清知县密昌墀的奏对手记》,《广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

  4. 《“好名立异非中庸”:文悌与晚清变局》,《近代史研究》2021年第6期。

  5. 《〈新闻报〉有关康有为与“联省公车上书”的新史料》,《广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

  6. 《清季的经济特科》,收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编:《覆水不收:科举停废百年再思》,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

  7. 《行险以徼幸:杨崇伊的仕途与人生》,《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2期。

  8. 《甲午战后〈公车上书记〉刊行过程考订》,《学术研究》2019年第12期。

  9. 《宣统年间学部有关教育统计奏折辑述》,《历史档案》2019年第4期。

  10. 《“宋案”重翻:戊戌党祸之余波》,《安徽史学》2018年第6期。

  11. 《光绪癸卯年经济特科考述》,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编:《清末新政与边疆新政:全2册》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12. 《清末三次教育统计图表与“学部三折”》,《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2期。

  13.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近代史学刊》第18辑,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年。

  14. 《政治联姻的背后:载沣娶妻与荣禄嫁女》,《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3期。

  15. 《“另面”突破:戊戌变法与张之洞研究的新进境》,《史林》2017年第2期。

  16. 《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收入崔志海等著《当代中国晚清政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17. 《经济特科考论》,《安徽史学》2016年第6期。

  18. 《北洋初期司法界与湖北军政当局的矛盾与抗争——以刘豫瑶案为例》,《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

  19. 《清末天津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市民卫生观的初步确立——以〈大公报〉为中心的考察》,《城市史研究》2014年第31辑。

  20. 《从〈韬养斋日记〉看戊戌前后的徐世昌》,收入北京出版社编:《徐世昌与韬养斋日记·戊戌篇》,北京出版社,2014年。

  21. 《从津芦铁路看甲午战后清朝改革的再启》,《安徽史学》2014年第4期。

  22. 《晚清举人邱菽园对“公车上书”的两次追忆》,《历史档案》2014年第1期。

  23. 《多重视角看“沈荩之死”》,《北大史学》第17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24. 《〈公车上书记〉作者“沪上哀时老人未还氏”究竟是谁?》,《清史研究》2011年第2期。

  25. 《甲午战后改革大讨论考述》,《历史研究》2010年第4期。

  26. 《关于引发甲午战后改革大讨论的九件折片》,《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27. 《晚清“中体西用”论的再思考》(与王先明教授联名),《近代文化研究》第1辑,商务印书馆,2007年。

  28. 《英敛之、〈大公报〉与清末立宪》(与王先明教授联名),《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1期。

  29. 《论清末警察与直隶、京师等地的社会文化变迁——以〈大公报〉为中心的探讨》(与王先明教授联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