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中国史 - 正文

侯中军

时间:2024-02-22点击数:

undefined

侯中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中国边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毕业,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近代史研究所。先后在近代史研究所科研处、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室、近代经济史研究室工作。历任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先后担任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副主任、近代经济史研究室主任。专业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外关系史,中华民国外交史。hzj@cass.org.cn

著作

1. 《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关于评判标准的探讨》,550千字,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近代史所2015年所科研成果优秀奖)

2. 《企业、外交与近代化:近代中国的准条约》,339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3. 《中国外交与第一次世界大战》,410千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十一届(2023)优秀科研成果奖)

4. 《平等条约关系的基本形成及历史新趋向(1937—1949)》,485千字,中华书局,2022。

论文

1. 《美国军事情报人员对八路军的第一次实地考察--卡尔逊给美国军方情报处的报告》,《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第2期。

2. 《不平等概念与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2期。

3. <中外旧约章汇编>求疵一则——1918年税则与1920年税则真伪之辨》,《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4.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之一——条约概念与近代中国的实践》,《人文杂志》2006年第6期。

5. 《不平等条约体系中的近代香港--基于条约视角的考察》,《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6.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及其评判标准的探讨》,《历史研究》2009年第2期。

7.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研究中的准条约问题》,《史学月刊》2009年第2期。

8. 《试论1948年中印设领交涉》,《南亚研究》2010年第4期。

9. 《困中求变:1940年代国民政府围绕琉球问题的论争与实践》,《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4期转载)

10. 《北京政府出兵西伯利亚与中日交涉再研究》,《史学月刊》2011年第10期。

11. 《新中国控诉美国侵台背景下的台湾地位问题再探——以国民党当局的应对为中心》,《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11期。

12. “成立在我,承认在人”——辛亥革命期间中华民国承认问题再研究》,《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5期。

13.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与不平等条约——基于孙中山革命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人文杂志》2013年第2期

14. 《准条约视角下的中国电报局与电信初创时期的对外交涉》,《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15. 《辛亥革命期间的政府继承与条约问题》,载《四川辛亥革命暨尹昌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3月。

16. 《庚子赔款筹议方式比较研究》,《清史研究》2014年第2期。

17. 《中国与一战:中立国身份下的预筹与会》,《人文杂志》2014年第6期。  

18. 《一战爆发后中国的中立问题——以日本对德宣战前为主的考察》,《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4期。(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十届2019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19. 《甲午战前中日外交话语权之争》,《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6期。

20.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派系之争下的中苏复交》,《晋阳学刊》2015年第6期。

21. 《顾维钧与“控苏案”》,《军事历史研究》2016年第1期。

22. 《试论江南制造局与近代中国早期的企业社会责任》,《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  

23. 《英国与国民政府的战后处置计划兼及台湾问题(1941-1943)--以英方外交决策和报告为中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2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京政府划定行军区域的合法性分析》,《中州学刊》2016年第5期。

25. 《论晚清中国的准条约》,《史林》2016年第3期。

26. 《论“广源轮”案》,《人文杂志》2016年第7期。

27. 《国民政府对日本情报的破译(1938年1-6月)--基于孔祥熙档案的分析》,《抗日战争研究》2016年第3期。

28. 《英国与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历史研究》2016年第6期。

29. 《甲午战前中朝宗藩关系的学理性反思》,《晋阳学刊》2017年第6期。

30. 《论七七事变与英国的最初因应》,《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2期。

31.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战外宣(1931-1938)——以杨光泩及世界电讯社为中心的考察》,《民国档案》2018年第2期。

32. 《美国军援与台湾陆军预备役的初步建立(1949-1955)》,《军事历史研究》2019年第2期。

33. 战略与策略的平衡抉择:再论“七七事变”后蒋介石的应对》,《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34. 《二战爆发前后国民政府的中法英军事结盟计划》,《近代史研究》2019年第3期。

35. 《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对日宣战》,《湖北社会科学》2019年第7期。

36. 《五四运动前后英国对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华传播的监视与评估》,《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12期。

37. 《强盗就是强盗,无法开脱--评有关鸦片战争的几种谬论》,《历史评论》2020年第3期。

38. 《朝鲜战争期间台湾的应对及其影响》,《中共党史研究》2020年第4期。

39. 《论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中荷关系》,《民国档案》2020年第6期。

40. 《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酝酿及谈判》,《晋阳学刊》2021年第1期。

41. 1945年中苏谈判前国民政府围绕雅尔塔密约的外交交涉》,《学术月刊》2021年第4期。

42. 《论英国对二战后中英商约的筹议》,《近代史研究》2021年第3期。

43. 《一战期间北京政府围绕对德宣战条件的外交交涉》,《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

44.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外交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历史研究》2022年第1期。

45. 《抗战时期中梵建交问题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22年第1期。

46. 《美军延安观察组与中共对美外交的转变》,《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2期。

47. “政治犯不予引渡”规则与孙中山伦敦蒙难事件的第三种解释》,《广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

48. 《英美外交决策与“一·二八”淞沪抗战前后的国联调查团》,《北方论丛》2022年第5期。

49. 《张振鹍先生与中外关系史研究——兼论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外关系史学科的发展》,《抗日战争研究》2023年第2期。

50. 《承认新中国与新民主主义外交的酝酿》,《民国档案》2023年第3期。

51. 《近代中国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关系及理论思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52. 《七十年来的抗战外交研究》,《晋阳学刊》2024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3期转载)

53. 《从国际粮食问题会议到世界贸易暨就业组织会议——中国与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湖北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

54. 《再论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查团进入东北前的调查及交涉》,《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24年第2期。

55. 《战后琉球处置及法理争议——基于〈旧金山对日和约〉领土处置及条约签字权交涉的考察》,《台湾历史研究》2024年第3期。

56. 《一战时期的旅法华工报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山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9期。

57. 《论华北事变前后的国联外交与中国抗战外交战略方针的转变》,《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

58. 《论长城抗战期间的国联外交与“天羽声明”》,《学习与探索》2024年第6期。

59. 《为弱小民族代言:再论中国与联合国的创建》,《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

理论文章

1.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标准与数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2月27日。

2. 《战后初期的琉球与钓鱼岛问题》,《战略与管理》2014年第3期。

3. 《甲午战争是中日不可避免的碰撞》,《北京日报》2014年9月17日特3版。

4. 《谁操纵了北洋政治》,《北京日报》2016年2月29日第16版。

学术综述及书评

1. Book Review of A history of China’s abrogation of the unequal treaties(《中国废约史》书评),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Volume 1,Issue 2 (2007)。

2. 《多维度的近代中国外交的演进》,《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18日第18版。

3. Book Review of Studie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Chinas Diplomacy(《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研究》书评),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Volume 4,Issue 1 (2010)。

4. 《建国以来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研究综述》,《社会科学评论》2010年合刊。

5. “战时国际关系: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四次会议”综述》,《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3期。

6. “废约”之外有“修约”》,《中华读书报》2010年10月13日第10版。

7. 《第三届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概述》(第一作者),《史学月刊》2011年第6期。

8. Book Review of Diplomatic Strategy and 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 Chines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from the Outbreak of the Pacific War(《抗战后期外交研究的新进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外交战略与对外政策》书评),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Volume 5,Issue 1 (2011)。

9. 《抗战后期外交研究的新进展——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外交战略与对外政策>》,《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第3期。

10. Book Review of Series of Sino-Foreign Treaties and Modern China(《中外条约与近代中国研究丛书》书评),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Volume 6,Issue 1 (2012)。

11. 《近代中国究竟有多少不平等条约——从评判标准说到具体数目》,《中华读书报》2012年10月31日第10版。

12. 《不平等条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读<中外条约与近代中国研究丛书>》,《史林》2013年第3期。

13. 《派系之争下的中国外交与巴黎和会:读<外交>与<博弈>》,载张俊义、陈红民主编:《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第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14. 1949年以来北京政府的修约外交及南方政府的革命外交研究回顾》,《兰州学刊》2016年第5期。

15. 1949年以来国内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外交关系研究综论》,《晋阳学刊》2016年第6期。

16. 《如何认识全面抗战前期的中美关系--评齐锡生著<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

编纂

1. 《战时国际关系——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之四》(合编),548千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第5辑(副主编),315千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 《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第6辑(副主编),256千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4. 《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第7辑(副主编),353千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5. 《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第9辑(副主编),315千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6. 《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第11辑(副主编),373千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

7. 《汇丰银行与近代中国》(副主编),263千字,上海远东出版社,2022。

8. 《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转变》(2册)(《复兴文库》第二编第八卷)(合编),595千字,中华书局,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