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益阳人,2003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到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现任革命史研究室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国革命史。
著作:
1.《舆论、运动与外交——20世纪20年代民间外交研究》,260千字,学苑出版社,2010。
2.《裂变与重构——人民共和国的创世纪》,合著,本人执笔80千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当代中国革命史研究》,合著,本人执笔150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论文:
1.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一•一七〉宣言的提出及其影响》,《山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11期。
2.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4年第8期。
3. 《1936年上海日商纱厂大罢工若干问题探析》,《军事历史研究》2023年第2期。
4. 《1933年国民御侮自救会述论》,《理论月刊》2022年第7期。
5. 《再论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问题》,《辽宁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
6. 《九一八事变后的学生反日运动与党派政争》,《安徽史学》2020年第6期。
7.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反帝大同盟述论》,《军事历史研究》2019年第4期。
8 .《列强对一九二七年广州起义的因应》,《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11期。
9. 《1930年中共推行“会师武汉”计划期间与列强的局部冲突及其影响》,《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5期。
10.《西安事变后的“统一救国运动”初探》,《军事历史研究》2015年第6期。
11.《国共政争与国民党上海护工队的兴亡》,《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3期。
12.《拥戴新中国:以〈大公报·青年群〉所载上海青年为讨论重心》,《中国历史评论》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13.《尹昌衡〈与张培爵书〉辨析》,《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6期。
14.《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过革命外交政策吗?——兼论二三十年代“革命外交”话语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0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5.《再论五卅惨案“十三条”交涉条件的提出》,《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4期。
16.《清末民初知识分子的国民外交观念述评》,《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17.《清末民初“国民外交”一词的形成及其含义述论》,《安徽史学》2008年第5期。
18.《中国共产党和济南惨案后的反日运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9.《华盛顿会议前后的全国国民外交大会》,《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0.《亚细亚民族会议与中国的反对运动》,《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3期。
21.《从对日经济绝交到经济援助——1923年为收回旅顺、大连的国民外交述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2.《1928至1929年的反日会》,《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2期。
23.《略论周恩来的档案利用思想》,《湘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24.《试论鲍罗廷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贡献》,《益阳师专学报》1999年第4期。
25.《试论刘少奇的人才思想》,《湘潭大学学报》(研究生论丛)1999年12月。
书评:
1.《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新成果——评〈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研究〉》,《光明日报》2018年4月9日。
2. Book Review: “The Puppet Regimes in the Japanese-occupied Area in North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2014,Vol.8, No.1.
3. Book Review: “The Autobiography of Huang Mulan”,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2012,Vol.6, No.2.
编纂:
《尹昌衡集》(曾业英、周斌主编),2337千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