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中国史 - 正文

李志毓

时间:2024-02-08点击数:

李志毓

北京人1979年生,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2013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调入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现为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国政治史。

著作:

1.《惊弦:汪精卫的政治生涯》,200千字,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4年。

2.《民国政治史研究》(合著,个人承担100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9月。


论文:

1. Li Zhiyu, “On the study of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ince the new century,”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2024,No.1.

2. 《自我与革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新知识女性的主体意识转向》,《中共党史研究》,2023年第5期。

3. 李志毓:《知己与家国:方君璧的情感经验与现代女性主义话语反思》,李里峰主编:《新史学》第17卷《表象中的历史:事件·记忆·书写》,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7月。

4. Li ZhiyuKnowing oneself and one’s home country: Reflections on Fang Junbi’s experie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motions and feminist history,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2021, Vol. 54, No. 4, 316-332.AHCI收录。

5. 《论国民党改组派领导的工农运动》,《安徽史学》2021年第3期

6. 《把人物传记带回历史研究——评黄克武<顾孟余的清高——中国近代史的另一种可能>》,《二十一世纪》,2021年4月号

7. 《评钟有良<胡秋原在台的文化民族思想>》,《台湾社会研究季刊》2021年4月

8. 《方君璧归国日记》,《读书》2020年第7期。

9.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左派青年的困顿与探求(1927-1932)》,《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10. Mobilisation, Afterlives of Chinese Communism: Political Concepts from Mao to Xi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2019

11. 《情感史视野与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史研究》,《史学月刊》,2018年第4期。

12. The Sino-sphere left looks at rising China: Missed dialogues and the search for an ‘Asian perspective’, August, 2018, China Information, Volume 32, Issue 2, 2018. SSCI收录。

13. 《汪精卫视野中的国民党——<汪精卫“自传”草稿>解读》,《史林》,2017年第6期。

14. 《论新知识青年与国民革命》,《史林》,2016年第6期。

15. 《国民党左派与国民党军队政治工作(1924-1928)》,《中华民国史研究》第2辑,《民国时期的法律、社会与军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0月。

16. 《关于“国民党左派”问题的再思考(1924-1931)》,《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10期。

17. 《廖仲恺与国民党左派的社会思想》,《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

18. 《在历史光谱下:汪精卫研究若干问题评述》,《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

19. 1945—1949年的中国政治——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史学界相关研究综述》,《兰州学刊》,2016年第1期。

20. 汪精卫对日求和的政治环境及其思想脉络》,《安徽史学》2015年3期

21. 中国革命中的小资产阶级1924-1928《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年3期

22. 《汪精卫的最后生涯》,《同舟共进》,2015年第1期。

23.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民国时期的军事与军事化”研讨会综述》,台湾“国史馆《国史研究通讯》,2014年6期

24. 《回顾と思考:九〇年代以来中国大陆における“大革命”时期国民党研究》,东京:中国社会文化学会:《中国——社会と文化》第29号,2014年7月出刊。

25. 《从“不做官吏”到争做官吏——汪精卫早年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及其蜕变》,《安徽史学》,2012年第2期。

26. 《汪精卫的性格与政治命运》,《历史研究》,2011年第1期。

27. 《关于社会文化史理论的几点思考》,《河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28. 1928年国民党内激进“左派”的“党治”理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29. 《国民党“左派”的“小资产阶级革命论”》,《长白学刊》,2010年第6期。

30. 1928年前后中国文艺界的政治热情》,《粤海风》,2010年第1期。

31. 《沙基惨案:一种革命的情感动员》,《粤海风》,2010年第4期。

32. 《汉奸与汉奸的自我诠释》,《粤海风》,2009年第5期。

33. 《大革命时期青年的激进意识及其社会根源》,《北方论丛》,2009年第5期。

34. 《论汪精卫支持“联共”政策的策略性》,《史林》,2009年第2期。

35. 《试论国民革命时期广东的“群众政治”》,《北京档案史料》,2009年第1期。

译著:


1.《幸运儿》(译著),200千字,商务印书馆,2014年。


学术评论与书评:



1. “How the Mandate of Heaven Transferred: The 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Qing Dynasty’s View of ‘Great Unity,’” by YANG Nianqun,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2023,No.2.

2. Towards unity: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uthwest local regime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1931–1936,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Volume 8,Issue 2,2014.

3. 《现代政治史研究的新视野》,《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12期

4. 《亦谈激进与保守》,《中州学刊》,2004年第3期。

5.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复杂场景》,《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

6. 《国家政治与地方权力:<中华帝国晚期的转型>评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