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实习考察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 实习考察 - 正文

文博中心组织2012级和2013级研究生到承德考察

时间:2014-06-26点击数:


2014年6月13日到15日,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教育中心组织2012级与2013级的约50名师生前往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考察,主任助理刘强带队。

6月14日上午,师生一行考察了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始建于1708年,建成后即成为清朝第二政治中心,每年皇帝及后妃们都要在这里驻跸约半年。避暑山庄见证了清王朝曾经的兴衰,历史上著名的土尔扈特部回归、辛酉政变等重大事件均与这里密切相关。师生们通过对相关遗迹和文物的细致考察,对清代宫廷历史及政治史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6月14日下午,师生们考察了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是承德最大的寺庙,始建于1767年,是乾隆皇帝为达赖活佛前来觐见、庆祝自己的六十大寿和皇太后的八十大寿而建。1771年,乾隆皇帝还在寺内万法归一殿里接见了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渥巴锡回归适逢该寺落成,乾隆皇帝认为此事意义重大,故命人在碑亭里立了三座石碑分别记录建庙始末、土尔扈特全部回归记和优抚土尔扈特部众记。普陀宗乘即藏语“布达拉”之意,该寺仿达赖驻跸的西藏布达拉宫建筑风格而建,从红台、白台、梯形排列及建筑布局等方面都充分反映了西藏的文化艺术风貌,故而又名小布达拉宫。须弥福寿之庙建于1780年,仿班禅驻跸的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而建。当年六世班禅为了给皇帝祝寿,从遥远的西藏来到承德,乾隆为迎接班禅和纪念这一重大事件,下令修建该寺。该寺兼有藏式宫殿和汉式样古建筑的特点,是汉藏古建筑风格融为一体的艺术珍品。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对于研究藏传佛教建筑艺术清代统治者民族和宗教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6月15日上午,师生一行考察了普宁寺。普宁寺位于避暑山庄东北部,建于1755年,是乾隆皇帝在承德修建的第一座寺庙,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建筑艺术的结合体。主殿大乘之阁仿西藏佛教圣地三摩耶寺而建,殿内观音菩萨像为金漆木雕,重达11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质佛像,对于研究藏传佛教雕刻艺术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两天的考察,文物鉴定与修复、博物馆管理、故宫学三个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从不同角度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