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信息
罗敏,湖南浏阳人。1989至1996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民国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走向统一:西南与中央关系研究(1931-1936)》《中国国民党与越南独立运动》等著作,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军事资料集》(全100册),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发表论文多篇。
罗敏老师的讲座围绕“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从“抗战数据平台之缘起和发展现状”、“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中有关中共抗战之史料概述”以及“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创新中共党史和抗战史研究的方向和可能”三个部分进行展开。
一、抗战数据平台之缘起和发展现状
罗敏老师首先说明了建设这一平台的原因。这不仅与如今中国人民的抗战贡献被西方漠视与遗忘有关,还有对进一步推动中国抗战史研究的考量。抗战时期的各类文献材料零星散于世界各地,其保存与整理状况也十分堪忧,加之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中国抗战史学界的数据库建设也长期落后。因此,建立一个收集、整理、传播抗日战争历史文献的数据平台意义重大、势不容缓。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下,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家社科规划办专门设立了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批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及国家档案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承办的“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自此,“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正式形成。
二、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中有关中共抗战之史料概述
罗敏老师阐释了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对中共抗战史料(即红色文献)的征集路径与方法的创新。老师特别提及了数据库中珍藏的六个私人收藏数据库,有效补正官方档案史料中看不到的历史真相,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此外,老师还介绍了红色文献的其他常规形式如图书、报纸、期刊等资料的情况,以“冀中人民抗日斗争专题库”、“张林池陈舜玉抗战文献专题库”中的一些文献具体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军民关系的发展,让同学们深入体会到该数据库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之后老师又向同学们介绍了台北国民党档案中的中共文献以及胡佛档案馆收藏的中共文献,进一步向同学们展示了数据库中中共抗战史料的全面性和丰富性。
三、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创新中共党史和抗战史研究的方向和可能
罗敏老师提到应该利用该平台创新中共党史、抗战史研究。一、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的应用有利于打破史料壁垒,推动中共抗战史研究的均衡发展。二、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的应用有利于突破单一史观的“民国史观”或“革命史观”的局限,推动整体史视野下的全景式中共抗战史研究。三、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的应用有利于突破单方面依靠中方史料的局限,推动国际视野下的多国史料互证的中共抗战史研究转向,将中国抗战的历史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更好地结合起来。
罗敏老师在讲座现场
讲座末尾,罗敏老师提及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目前尚存在利用率不高、学者引用平台文献缺乏规范等问题。希望学界同仁包括有志于近代史的各位青年学子能够参与到平台建设当中,共同为抗战史、中共党史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利用事业添砖加瓦。